全身振動訓練對心肺功能影響的研究進展
心肺疾病具有發生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的特點,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健康,影響人們的生存質量,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及社會負擔。查閱近年來的文獻發現,一定振動參數的全身振動會引起相應器官功能和形態變化,最終影響組織中物質分子結構、生物氧化及能量代謝過程。合理利用全身振動訓練會對機體帶來有益的生物學效應,而不適宜的機械振動可能會造成器官及組織的損傷或功能性損害。
此全身振動訓練作為干預方法,在運動員體能訓練、帕金森綜合征的治療、骨質疏松等諸多疾病中都得到廣泛應用,但對心肺疾病的治療研究較少,因此,開展全身振動訓練的心肺生物學效應研究對預防振動病和有效提升振動訓練和康復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循環系統的血流量主要受機體的神經、體液調節,同時各部位的肌肉收縮對于該器官的血流量的影響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血流量的增加有助于改善人體的血液循環功能。目前相關文獻表明,全身振動訓練后機體外周循環血流量增加近14%,參數為5-7min/45Hz的振動可以使小腿血流量增加近46%。而頻率為30Hz和50Hz的振動訓練也可明顯提高前臂血流量,其效果至少可持續9min,說明不同振動頻率的訓練均可作為提高血流量的方式。循環系統內血液充盈、心臟射血、外周阻力、心率及主動脈與大動脈的彈性儲器作用都與循環系統的血壓變化有密切關系。以往研究結果顯示,人和動物短時間接觸1.3g以下低頻率全身振動,會出現心率加快和血壓升高,較大振動強度即3g時就會引起嚴重的血流動力學改變和心肌結構損害。受試者接受1年的全身振動訓練,心率會顯著增加,同時最大攝氧量和肌肉力量也顯著提高。3 對循環系統心肌細胞、心臟自主神經、血管活性物質的影響心臟主要由心肌細胞組成,每個心肌細胞之間靠一種叫閏盤的相互連接,齊心協力的一起收縮和舒張,從而構成心臟的跳動。研究發現,低頻率全身振動訓練能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較大振動強度可導致心肌結構損傷,高振幅振動可引起乳頭肌收縮和左心室收縮抑制。全身振動訓練對呼吸系統的影響,大多集中在減輕肺部疾病的臨床癥狀,而對其改善肺部疾病的病理生理機制研究較少。Pleguezuelos等發現,全身振動療法可以提高慢阻肺患者的肺容量,增加呼吸肌肌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Furness等也發現,全身振動治療相比傳統的物理康復訓練,并沒有加重COPD患者的臨床癥狀,反而提高了患者從椅子坐位到站起、轉身及步態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通過綜述全身振動療法對心肺功能影響的最新國內外研究,發現全身振動療法在呼吸系統疾病治療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果,而其在循環系統疾病的臨床運用上研究甚少,對于一些由于血液循環不良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萎縮等老年性疾病可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因目前全身振動訓練對心肺疾病的研究較少,望廣大學者及專業人士深入探索研究。